學與教

常識科

課程架構
本科目標
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課堂模式
STEAM 教學
全方位學習
活動/比賽
學生停課期間作品
校本支援計劃
常識科課程架構的組成部分

 

課程架構

常識科並不是單單學習知識的一個科目。隨著時代改變,「知識就是力量」之外,我們亦重視學生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以及不同共通能力的發展。

 

共通能力的發展不是割裂式的,而是透過具意義的情境,讓學生能綜合及應用共通能力,例如:

基礎能力 思考能力 個人及社交能力
溝通能力 明辨性思考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
數學能力 創造力 自學能力
運用資訊科技能力 解決問題能力 協作能力

 

本科目標

我們期望學生能︰

  • 了解自己,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學會尊重,發展和諧的人際關係﹔
  • 了解香港社區的發展和轉變,欣賞和尊重香港的多元文化﹔
  • 關心家人、社會、國家以至整個世界,明白自己的角色和履行責任,尊重法治精神﹔
  • 樂於探索科學和科技世界,運用科學和科技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 了解科學及科技發展的影響,實踐綠色生活﹔
  • 運用資訊及資訊科技的能力,持續學習。

我們相信不論是知識、技能還是態度,學生都要通過親身的嘗試和體驗,才會真切理解、體會和掌握,這亦配合近來政府大力推動發展的STEAM教學。有見及此,我們就著不同的學習內容,為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由做中學習。

 

戲劇教學

預防生銹探究實驗

於石湖果園觀察植物的特微

石灰水實驗

解剖真花學習植物的繁殖

 

動手探究閉合電路的組成條件

 

校本課程

為配合本校的課程發展及學生的需要,常識科發展了一套為學生度身訂造的自學教材。這本常識科的高階思維工作紙按不同的課程,為學生提供思維訓練,以「高階思維十三式」整理所學,並要求學生將思考結果進行匯報。而為了加強學生在疫情期間,因網課而少於練習的匯報能力,我們加入「匯報課」,讓同學分享於每課有一堂就學習內容進行匯報,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評估

常識科透過多元化的進展性評估,向學生就知識以外的內容提供有效回饋。每一個單元會有最少一次,讓學生以拍片的形式,就技能或態度方面的內容展示所學,在網上平台提交,教師評分後會將目關分數寫在考試卷面本校常識科。

一年級小小世界體驗周(認識世界不同文化)

   
   

為提升學生的創意及解難能力,每級都有配對課題的STEAM活動。

 

一年級:防水紙傘

二年級:自製風帆車

 

三年級:自製保温瓶

 

四年級:自製濾水器

 

五年級:自製電子玩具

 

六年級:自製投石機

 

除了在課程加入STEAM的學習元素,本科組亦舉辦全校STEAM Week,讓學生在充份的時間下,經歷嘗試與改良的過程,發揮創意,解決問題。

 

紙飛機大戰

 

水火箭比賽

紙橋挑戰賽

 

環保動力船

雞蛋降落傘(自行測試)

 

雞蛋降落傘(製作)

 

我們亦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經歷,讓學生在真切情境和實際環境中學習,得到課堂上難以體會的經驗。

參觀立法會

北區公園實地考察

參觀小蠔灣污水處理廠

參觀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

參觀科學館

參觀太空館

四年級參觀馬鞍山濾水廠

參觀上水消防局

參觀零碳天地

參觀孫中山紀念館 

四年級參觀屏山鄧族文物館
暨文物徑訪客中心

 

參觀李鄭屋漢墓 

科學拔尖培訓

我們為對科學感興趣和具科學潛能的同學提供科學拔尖課程,培養他們成為小小科學家,發展潛能,並與全校師生一起分享科學知識和實驗。

小小科學家進行實驗及拍攝影片

同學們在小小科學家的帶領下做實驗

 

機械人及編程拔尖培訓

對高能力的同學,我們提供進階及額外的學習機會,讓他們有更大的發揮空間,盡展潛能。

世界科技工程數理協會

第二屆世界STEM暨常識公開賽 初賽

全港小學校際常識問答比賽暨

中國移動香港5G同步課堂爭霸戰(初賽)

第三屆萬石盃STEM創意解難挑戰賽

新界喇沙小車比賽

3D打印工作坊

香港工程挑戰賽

科技奧運會 Turbo Jet 氣熱船設計比賽2019

科技顯六藝創意比賽

鳳溪第一中學北區小學創科同樂日

常識百搭比賽–自製硅藻土

 

學生近年部份比賽成績

比賽 得獎學生

成績

世界科技工程數理協會

第四屆世界STEM暨常識公開賽 初賽
鄭梓涵、賴楚喬、蔡銘祐、龍梓俊

金奬

鄭勻力、黃立圳、邱崎迪、陳朗謙、李子軒、許淑婷、

韓佳宇、朱嘉恩、蔡明宇、溫然雅、楊俊烽、陳希琳、

鄧皓銘、嚴明思、李有權、陳希瑤、鄭嘉揚、蔣詠琳、

鍾雅晴

銀獎

黃彥琋、吳芷棋、洪童希、黃楚喬、周依琳、鍾欣達、

黃湛深、劉曉鋒、陳孟涵、何俊熙、許煜佳、黃凱烽、

盧柏函、呂翱宏、陳思揚、蔡艾霏、蔡佩霖、曾熙媛、

陳俊言、羅子聰、陳朗鋒

銅獎

世界科技工程數理協會

第三屆世界STEM暨常識公開賽 決賽
賴楚喬、陳希琳

金奬

龍梓俊、張芷琳、鄧希怡、何俊熙

銀獎

賴紀瑜、周雅慧、李子軒

銅獎

世界科技工程數理協會

第三屆世界STEM暨常識公開賽 複賽

 

 

陳偉賢

金奬

李有權、吳培鋒、余洛霖、黃梓軒、鍾雅晴、于琮皓、

賴楚喬、何俊熙、余祖誠、陳泛蓓、涂雅婷

銀獎

羅子聰、蔣詠琳、陳朗鋒、龍梓俊、張芷琳、張芷柔、

賴紀瑜、陳希瑤、呂翱宏、鄧希怡、王浠敏、關諾禧、

周雅慧、陳希琳、劉晨瑩、許淑婷、謝錦添、鍾振文、

歐志佳

銅獎

世界科技工程數理協會

第三屆世界STEM暨常識公開賽 初賽  
鍾雅晴、賴紀瑜、于琮皓、余洛霖、施文楓

金奬

蔣詠琳、羅子聰、黃俊熙、黃梓軒、賴楚喬、王楚鑫、

呂翱宏、陳偉賢、許淑婷、李子軒、粘為霖、温然雄、

林夢蕊、謝錦添、廖曉南

銀獎

陳希瑤、龍梓俊、張芷琳、李有權、楊沁澄、魏萊、

陳朗鋒、吳培鋒、張芷柔、蔡艾霏、許煜佳、張司尋、

王浠敏、關諾禧、鄧希怡、俞誠俊、周雅慧、劉晨瑩、

何俊熙、陳希琳、温然雅、鄭梓涵、鄧智博、王皓立、

余祖誠、楊羽翹、楊堂堔、鄧皓銘、韓佳宇、譚湘湘、

洪芷嵐、劉曉鋒、鍾欣達、蔡詠雪、鍾振文、涂雅婷、

歐志佳、謝灝、陳泛蓓

銅獎 

鍾雅晴、賴紀瑜、于琮皓、余洛霖

二年級

殿軍

世界科技工程數理協會

第二屆世界STEM暨常識公開賽 複賽
陳朗謙、謝錦添、陳泛蓓、歐志佳 銀獎
陳偉賢、吳衍穎、洪芷嵐、許淑婷、 謝灝 銅獎

世界科技工程數理協會

第二屆世界STEM暨常識公開賽 初賽

 

 

蔡艾霏、陳偉賢、吳衍穎、洪芷嵐 金獎

賴楚喬、鄧希怡 、陳希琳、陳朗謙、許淑婷、謝錦添、

陳泛蓓、歐志佳

銀獎
凌天悠、謝灝、潘凱瑩、文芷瑤、文嘉朗、紫惠 銅獎
陳偉賢、吳衍穎、洪芷嵐、陳朗謙、許淑婷

四年級

冠軍

5D冊 第7課 民族多姿彩

試在中國56個民族中,選一個去介紹。

 

5A 劉嘉儀 滿族(按鍵下載)

 

3C冊 第1課 太陽和月亮

試以「樹狀分類」的形式,整理保護自己免被太陽傷害的方法。

3A 黃文詩

 

3D冊 第3課 綠色旅遊

試以「樹狀分類」的形式,整理香港具特色的大自然景點?

 

3A 黃浩茗

  

2C 第1課 日與夜

以「時間線」的形式,整理一天中太陽和影子的相對位置。

2D 楊俊烽

 

2C冊 第4課 不同氣候的影響

以「樹狀分類」的形式,整理香港的氣候特徵。

2D 楊俊烽

2D 翁玉澄

2A 王藝璇

 

2C 第6課 電動玩具

試以腦圖整理電動玩具的相關資料。

2D 楊俊烽

 

 

4C冊 第5課 水的探究

試以腦圖列出水的功用。

4A 何婧希

 

4C冊 第1課 地球是我家

以「兩面思考」的形式,列出火山爆發的好處和壞處

4A 張嘯林

 

 

4C冊 第5課 水的探究

畫出大自然中水的循環。

4A 張靜兒

4A 吳佳琪

 

4C冊 第7課 空氣與污染

試以「全面因素」的形式,列出空氣污染的來源。 

4A 吳佳琪

 

4C冊 第7課 空氣與污染

試以「特徵列舉」的形式,列出空氣的特性。

4A 張嘯林

4A 蔣宇誠

 

4C冊 第7課 空氣與污染

試以「全面因素」的形式,列出減少温室氣體加劇的方法。 

4A 劉宭融

 

5C 第3課 電與生活

試以「表格」的形式,整理電的熱效應、光效應和磁效應。 

會產生的效應 光效應 磁效應 熱效應
電路 利用電線把乾電池和燈泡接駁成閉合電路 把漆皮線繞在一根鐵釘上,然後用砂紙把漆皮線两端的漆皮磨去,再連接乾電池 利用電線把乾電池與一條鐵線接駁成閉合電路
應用這效應的設備 手電筒 磁浮列車 暖爐

5A 蔡泓婕(以word檔呈交)

 

 

5C 第4課 太陽系

試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八大行星的特徵。

行星名稱 特徵
水星 最接近恆星的行星
金星 被濃厚的大氣層包圍,導致強烈的温室效應
地球 太陽系內唯一已知有高等生物存在的行星
火星 表面被紅色的土壤和岩石覆蓋
木星 太陽系中最大、最多衛星的行星
土星 擁有複雜且明顯的光環
天王星 擁有數量最多的光環,但光環不明顯
海王星 因大氣層有大量甲烷而呈藍色

5A 蔡泓婕(以word檔呈交)

 

5C 第4課 太陽系

試以「表格」或「樹狀分類」,整理恒星、行星、和衞星的特徵。

5A 彭繼榮

5A 羅崇藝

5A 洪梓珊

 

5C 第5課 地球的轉動

試以「全面因素」的形式,整理地球適合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的條件。

5A 羅崇藝

本校參與了不少校本支援計劃,以發展本校常科課程。

 

合作機構:番禺會所華仁小學

計劃名稱:透過照顧學生不同需要的校本學科知識/能力框架,推動「促進學習的評估」和「作為學習的評估」

發展目標:提升常識科評估素養

   
   

 

合作機構:香港大學

計劃名稱:「促進實踐社群以優化小班教學」支援計劃

發展目標:設計校本科學探究、STEM課程;發展高階思維自學策略